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百事通!套娃式充会员,智能时代看电视反而更麻烦了?
来源: 麻辣未闻      时间:2023-01-12 16:15:22
近期,“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的话题登上热搜。 有网民发视频吐槽智能电视视频App收费高,通过电视机下载的视频App看电视剧、电影、动画,居然要分别收费。 视频发出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和留言。 不少网友表示“你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怀念原来的电视,现在都变味了”“一年下来看电视的费用都高得离谱,导致现在电视机都成了摆设”。 人们常说技术改变生活,但网友们的共鸣又不禁让人发问: 为何智能电视时代,看电视反而更麻烦了? 其实,网友的吐槽不是否认电视技术的进步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智能电视不仅屏幕尺寸大、分辨率高,而且更加轻薄,便于人们节约使用室内空间。从观看体验上说,大家不用再卡着时间等电视台直播,也不用为错过某个精彩的节目或影视片段而遗憾,随时暂停、随心点播,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权。这种在观赏电视节目时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是技术向前发展才可能出现的。 以往也有网友反映过“套娃式充会员”这类现象,电视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充完一 个会员并不能完全“通关”,也不能看到所有的影视内容。若是要“一充再充”,那么看视频的费用自然就变高了。实际上,在新的售卖和营销模式之下,电视已经成为视频内容分发和聚合平台,电视厂商和内容供应方,以各式各样的会员体系和充值规则,决定着内容的开放和共享程度,最终影响着电视观众的选择。不同App间的定价与竞争策略,涉及节目的版权和收益,这也会让用户在观看电视和选择服务时,有分散和割裂之感。

智能电视,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现力,依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资源和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个性化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作为必不可少的家电选择购买,可“一充再充”的“套娃式充会员”正把智能电视变成摆设。

“套娃式充会员”,是指尽管消费者在智能电视上充了一个又一个会员,还是很难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观众如果想自由自主地看电视,需要购买电视内置的会员+视频网站电影会员+电视剧会员+儿童会员……这就好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打开一个后还有另一个等着你,并且你也不知道想看的节目还需要买几个会员才能看到。

对于已经购买了视频网站手机端会员的用户来说,电视端的会员费用高出手机端近2倍,重复购买近乎于浪费。以某视频平台为例,超级影视VIP是全端通用的,折后包年价格是298元/年,但手机端同期包年价格为158元/年。作为手机端会员,原本只需要在智能电视上扫一扫登录会员,就可以大屏追剧,可精明的商家亮出了电视端和手机端互不兼容的条款。有聪明的消费者开启了手机投屏,却往往只被允许投屏几分钟,如果想继续观看精彩内容,则提示请购买XX会员。买的没有卖的精,于是,消费者的精打细算再次折戟在平台的各种门槛之下。


(资料图片)

智能电视,是连接互联网资源与受众的终端载体,也是与内容版权方共享利益分成的合作者。电视厂商正是通过预装视频APP、安插开机广告、开通第三方会员等途径,与内容版权方进行利益分成。而消费者“被套娃”购买的一个个会员,正是分成中的“大头”。繁杂又互不兼容的会员体系诱导消费者不断重叠购买,形成了视频平台与智能电视对用户的某种“套路”。本是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在智能电视厂商与内容版权方的联手催生下,生生变成了逃不出去的“套娃式充会员”迷宫。

“套娃式充会员”带来的层层界面,操作繁琐复杂,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无从下手。花了几千块买的智能电视,空有硬核科技的屏幕表现力,可如果没有会员资格,只能当个啥也播不出来的摆设。

随着版权保护意识的加强,用户已经愿意以付费方式来收看影视内容,可商家在收费之余却忽视了消费者的观感体验和意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视频内容版权方输出内容越来越强势,消费者只能在其所提供的资源里进行选择,毫无谈判能力;另一方面,当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电视会员业务予以规范。但也应该看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广电总局已明确提出了要遵循服务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无论何时,尊重用户、珍惜消费者的眷顾,都应该是商家乃至行业奉行的“金科玉律”。显而易见,用“套娃式充会员”和多终端不兼容的霸王条款变相地向用户收费,不仅吃相难看,更会将前期积累的良好用户体验和对商家的信任消耗殆尽,动摇内容付费模式的根基,甚至会毁掉付费观看这个蛋糕。对此,无论是终端设备制造商还是内容提供方都需要多方考量,摈弃狭隘的利益思考模式,结合多终端兼容的市场需要,探索开发出适应用户需要的电视会员体系,为人民带来愈加丰富的视频资源,如此方能走得长远。

你有多久没有打开过电视了?近期,演员李嘉明发视频指责电视收费乱象。一番真切吐槽,激起无数网友呼应。

杂乱无序的电视APP经营现状,用户体验真的糟糕透了。

套娃式层层收费就是变相涨价

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收费混乱”已经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有媒体就毫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难用、坑人……智能电视在一些消费者看来已经要变成‘智障电视’了。”目前在智能电视领域存在的“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已成为投诉热点。

从大量吐槽来看,智能电视安装不同的视频平台,而用户想看的内容又分散在不同视频平台,不断下载APP并分别开通会员才能顺利观看,这些视频平台又将电视端与手机端区分开来,手机上能看的会员内容在电视上看不了,逼得人不得不再次付费,招致一片差评。

比如,爱奇艺的电视版名为“(银河)奇异果TV”,优酷的电视名为“酷喵”,腾讯视频的电视版本名为“云视听(极光)”。如果想在电视上观看,还得缴费升级成更高级别的会员。以爱奇艺为例,黄金VIP仅支持电脑、手机、平板三个端口使用,而白金VIP多加了电视端观看的方式。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黄金VIP是30元/月、78元/季、258元/年,而白金VIP是50元/月、128元/季、388元/年。

除了不同渠道、不同内容要求充会员,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还包括各种不同权限的会员要消费者充会员。2022年9月,有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称,酷开的电视会员种类多,宣传信息不明确,其小孩在观看动画片时弹出付费窗口,于是开了包年会员(218元),但仍无法观看,需要再开亲子会员,“(当时)也没说影视会员不能看动画片,太坑了!”

“套娃式充会员”的操作,本质上是视频版权方一种变相的加价,这比直接一次性会员提价要隐蔽,但它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版权方强势提高收入引发争议

当前的电视机已经不再是以前单纯只能收看各地卫视节目的状态,它已经与手机、电脑一样,可以下载各种APP,成为了一种承载内容的平台工具。各个版权方为了确保和提高的收入,不断强化“终端区别”和“内容区别”,这就是引发网民投诉的套娃式充会员的根源。

所谓“套娃式充会员”涉及的问题无非是视频内容“该收多少费如何收费”的问题。在视频内容版权方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毫无谈判能力的消费者是绝对的弱势一方。有专家指出,目前看这个问题尚未看到明确的、合适的解决办法。

除了收费和会员问题,智能电视无处不在的广告也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存在开关机广告,86.09%的厂商没有设置开关机广告的“一键取消/关闭”按钮。2021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0-2021年度消协组织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就直接指出了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强制观看的问题。

来源| 麻辣未闻综合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上游新闻、国是直通车 审校| 北朝 终审| 宋广辉 精品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辽宁大连17个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时间·2022-03-31    来源·

X 关闭